中国袋网 - 袋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丰富“米袋子”鼓起“钱袋子”
L.biz | 商业搜索

丰富“米袋子”鼓起“钱袋子”

信息来源:dddwww.com   时间: 2019-01-05  浏览次数:64

原标题:丰富“米袋子”鼓起“钱袋子”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谢仲桂

    前不久,省农委在南县召开稻田综合种养现场推进会。除了主推“稻虾”,省农委还推广“稻鱼”“稻鳅”“稻鳖”等多种模式。2016年,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逾200万亩,今年计划新增100万亩。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稻田综合种养的重大意义?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教授黄璜称,稻田综合种养找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效结合点,既丰富了“米袋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小生境 大舞台

    2005年,联合国授予我国推选的“稻鱼共生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这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对我国农耕文化的高度肯定。

    “稻田养鱼的价值,首先在于生境的多样化。”黄璜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利用稻鱼共生互利原理,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遮阴和有机物质,鱼类耘田除草、吞食害虫、粪便肥田,最后达到稻鱼双丰收。

    湖南目前主推的“稻鱼”“稻虾”“稻鳅”“稻鳖”,从根本上看都可归于“稻渔模式”。

    在南方稻区,稻田养鱼传承久远。黄璜称,春放鱼花,秋收田鱼,过去每亩产鱼仅10多公斤,满足全家打打牙祭而已。如今,模式化稻田养鱼,鲜鱼产量大大提高,亩产达到50至100公斤,为农民增收上千元。

    模式化稻田养鱼,“田—沟—凼”生境的多样化,带来生物的多样化,推动生产的多样化。田里少施化肥,少打农药,产出的鲜鱼和稻谷品质好,这就从种养结合入手,摸到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精细农业的“门道”。

    “稻渔结合,田还是那丘田,效益却大为改观。”黄璜称,湖南稻田面积达4300多万亩,稻田综合种养是个大舞台。各地可选择适销对路品种,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小产品 大融合

    在洞庭湖区,稻田养虾效益好。在湘西湘南,稻田养鱼、养鳅也已形成“气候”。

    辰溪、新化、苏仙等山区县发展稻田养鱼,打造“禾花鱼”、“生态稻”品牌,已然成为当地精准扶贫快速有效的产业。绥宁、祁东等地推广稻鳅立体种养,田里种稻、水中养鳅、田埂结瓜,瓜棚还养鸡,探索农业综合体建设。

    “所谓农业综合体,其显著特征是大融合。”在黄璜看来,稻田综合种养是农业综合体的必经之路。由于稻田综合种养做到了种养结合,水体空间、饵料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微生物与植物、微生物与动物的融合,互利共生、相得益彰,系统的生物结构优化,生态系统功能增强。

    农业综合体建设,还要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南县顺祥水产公司深耕小龙虾产业,从种养、加工、餐饮到废弃物利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对“稻鱼”“稻鳖”“稻鳅”而言,我省还需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

    近两年,辰溪长田湾稻花鱼文化节、苏仙区菜岭禾花鱼美食节在省内已小有名气。当地政府搭台,企业、合作社唱主角,利用节会带来人气,开发“稻鱼”的休闲观光功能,实现一三产业融合。

    从实践来看,我省的“稻鱼”“稻虾”“稻鳅”“稻鳖”等模式,都成功探索出“小产品、大融合”的路子。黄璜称,加快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省里要强化引导,确立产业定位、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着力示范样板(园区)建设,推广生态高效模式;推进三权分置,促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袋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