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报告被形象地称作“政府账本”,这本账本既反映出政府投资、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具体安排,又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钱袋子,因而每到两会期间都会成为各方聚焦的重点,不仅代表、委员们会重点审议讨论,而且普通民众同样格外关注。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98.08亿元,增长11.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4.7%,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27.51亿元,增长13.0%。财政“蛋糕”不断做大做强,不仅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增添了底气和信心。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有一道道“加减法”,数里行间彰显着新时代政府理财之道。
减负担加动能 积极财政政策更有力
减税降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题中之义,目的是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放水养鱼、休养生息,全面落实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巩固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零收费”成果,继续实施临时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全年新增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578亿元。特别是2019年第一时间出台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第一时间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爱送到广大小微企业手中,成为全国首个确定地方税费减征幅度并发布政策的省份,以及减税幅度最大的省份。
“我省税收收入占比高,非税收入控制得较好,一方面说明收入结构保持不错,基础实、质量好、效益高,另一方面说明行政事业性收费比较规范,企业在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方面的负担较轻。”财税专家分析说。
在为企业减轻负担的同时,财政部门着力在财政重点支出上做“加法”,综合运用财政体制、产业基金、专项资金、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加大对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四大”建设、八大万亿产业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扩大有效投资,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支持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调整优化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使用重点,将资金聚焦到数字经济、制造强省建设、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等领域;安排8亿元支持之江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安排4.50亿元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统筹资金支持西湖大学建设。
在助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筹措落实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资金18亿元;省财政继续给予市、县(市)地方部分增值税当年增收额5%的奖励,支持市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积极打造政府产业基金2.0版,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杠杆撬动作用,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全省政府产业基金规模达141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1166亿元,实现了省政府三年既定目标。
减“一般”加民生 好钢用在刀刃上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大力支持扶贫、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民生事业发展,确保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
坚持教育优先,从2018年开始,确定我省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500元/生•年,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1200元/生•年。安排26亿元支持“双一流”高校建设,设立引进名校合作办学省财政专项资金50亿元。
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月人均增加20元。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年人均510元、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年人均55元、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提高至不低于每人每年40元。
争取土地储备和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548.60亿元、中央补助资金34.53亿元,安排省级资金3.50亿元,支持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在民生领域做好“加法”的同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在此基础上,2019年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同时,硬化预算约束,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预算追加,重大特殊事项按程序报批。严禁铺张浪费,不该或不必开支的事项坚决不开支,结余资金按规定及时收回,统筹用于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以绩效论英雄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财政支出不仅要看“花了多少”,更要看“花得值不值”。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绩效理念融入理财管财的全过程,加快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首先要集中财力办大事,这是重要的理财原则,也是由财政的职能和性质决定的。以往财政支出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财政支出“撒胡椒面”,财政政策碎片化、财政资金分散化;二是缺乏“边界意识”,政府、市场、社会职责不清,模糊了公共财政的支出边界和支出责任,干扰了市场机制的运行。
为此,浙江提出了“两个一般不”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大力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用清单的方式管权、管钱、管事。2018年对三年到期的专项资金全面实施绩效评价,该退出的要坚决退出。
在此基础上,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要求,聚焦聚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三大攻坚战、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八大万亿产业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整合,系统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共保留政策49项、强化政策47项、整合47项政策后设立21项、新出台政策12项,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服务保障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使资金流与决策流、业务流、信息流相协调、相匹配。
政府可用财力是有限的。对绩效高的领域做“加法”的同时,必然要求对绩效低的领域亮起“红灯”,做好“减法”。财政部门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分配机制,钱花得好、花得有效益,就多给,效益不好,就少给甚至不给。
2018年,在6个部门和11个市县开展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试点。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其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30个自评结果为“差”以及19个抽评结果为“一般”和“差”的项目,2019年不再安排预算。
政府账本的“一加一减”,充分体现了预算平衡的原则,体现了“财”为“政”服务的鲜明导向,体现了收入高质量、支出高绩效、服务高水平的理财要求。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