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座位的头顶行李架中,其实配备有制氧装置,制氧装置可以通过氯酸钠与铁燃烧反应生成氧气、氯化钠和氧化亚铁,然后氧气再通过输送系统供应到客舱每个座位的氧气面罩中。
当飞机在巡航高度发生客舱失压情况,飞行员释放氧气面罩。氧气面罩掉落后,用手轻轻向下一拉,可以出发制氧装置启动生产氧气。氧气面罩提供的氧气可以保证乘客不会因为客舱失压而缺氧。但是,一般情况下制氧装置只能够维持全机人员大约20分钟的氧气供应量。所以,一旦客舱失压事件发生,飞行员除了放下氧气面罩之外,还应该尽可能把飞机的飞行高度降低海拔3000m以下,因为在这个高度以下人能够自主呼吸并且不会因缺氧而感到不适。
除此之外,飞机上还配备了手提式氧气设备,可供机组人员使用。2005年发生的塞浦路斯太阳神航空522号班机事故中,当班乘务员安德烈就是使用手提式氧气设备坚持到最后,试图挽回飞机,但遗憾最后没有成功。
当然有些执行高原航线的飞机,比如成都到拉萨,机上化学制氧装置只能提供最多20分钟的氧气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高原航线由于受到地形限制,当发生客舱失压时,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把飞机降到海拔3000m以下的。因此执行高原航线飞机的氧气面罩必须比执行普通航线的飞机能提供更长时间的氧气。所以执行高原航线的飞机都必须经过特殊的改装,使用的氧气系统并不是普通飞机上行李架上的化学制氧装置,而是在后货仓左前壁板上安装了多个高压氧气瓶(如下图)。比如在波音737的高高机型上,在后货仓加装10个并联的绿色高压氧气瓶,总容量达到115立方。这些高压氧气瓶释放的氧气,可供全机人员氧气面罩使用一小时。
在高高原机型的制氧系统中配备有压力传感器,会根据客舱压力,自动调节氧气释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