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草莓产业、成立草莓学院,大棚里立体种植甜瓜、小西红柿新品种,发展乡村旅游业和采摘游……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任城区唐口街道的尝试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这里的现代农业项目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新品种立体种植
甜分高、销量好
走进唐口街道茹行村,村庄南侧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映入眼帘。走进大棚,立体化种植的甜瓜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我们将甜瓜秧吊起来种植,保证每个瓜果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光照,而且干净卫生、不易变形。”村民茹茂书看着大棚内硕果累累,欢喜地说。
“前年开始,我们引进了甜瓜新品种,采用立体式种植,瓜果甜度高,销售情况特别好。”茹茂书说,自己种植了5个大棚,每年可收获两茬甜瓜,到了冬季可以再种一茬黄瓜,种植甜瓜亩产可以达到7000斤,如今市场开价达到10元一斤,每个大棚可以收入10万元。
像茹茂书一样发家致富的,还有孟楼村的孟凡付。与茹茂书不同的是,孟凡付种植的是小西红柿,她的大棚内,西红柿枝丫已经比普通人的个头还要高,或红或绿的小西红柿点缀其间。“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前年开始就没有外出,在家里种植大棚,没想到产量这么高。”孟凡付说,小西红柿亩产达到3万斤,除了向市场销售,她还搞起了田园采摘,收入也很可观。
孟楼村土地流转216亩,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家,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保底1100元,通过圣亚经济合作社,统一种植有机蔬菜,连片带动周边河东村、河中村、鲍屯村、西王庄村等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成投资30万元的“农家乐”项目,带动30余村民就业,全面推行村集体河堤、沟路渠树木种植承包机制,投资30万元新建成“农家乐”观光餐饮项目,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
“摘”出草莓大产业
带动全村增收致富
走进唐口街道大流店村,与一般村庄不同,大流店村的内部柏油路宽15米,路面平坦宽阔,路边绿树成行,与城市公路几乎无二。这几年,大流店村引进草莓产业,成立草莓学院,培育新型农民,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辞职返乡。
“我们以美丽乡村经济产业园为阵地,创建了唐口街道目前最大的草莓园区。”大流店村党支部书记张美珠告诉记者,产业园区为村集体流转农户土地,集体投资建设大棚、集体提供苗种技术、把大棚再租赁给农户进行种植、管理和经营。目前,该村土地流转1.2万亩,草莓种植产业园1000余亩,温室大棚菜1000亩,稻+种养产业3000亩,其他经营作物种植7000亩。仅草莓一项,预计总产值就可达1600余万元。
做大做强草莓品质的同时,大流店村重视拉长草莓产业链。草莓学院里摆放着草莓汁、草莓干、草莓果酱、草莓奶茶等制作方法,供村民学习。这些草莓的副产品,不仅能拓宽草莓的销售渠道,还能提高草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目前,结合大流店村草莓引种的经验尝试,唐口街道及时提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规范提升、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把草莓种植作为区域经济的特色产业来抓。同时,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高新科技产业项目合作,与浙江颐高集团签订田园综合体全面发展协议,整合区域内“互联网+乡村电商”、“智慧农业”、“农产品O2O”、“智慧旅游”、“文化创意”等项目,全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齐鲁晚报·记者 周惠娇 通讯员 王世友 范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