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袋网 - 袋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套种“金豆子” 鼓起“钱袋子”
3.biz | 商业搜索

套种“金豆子” 鼓起“钱袋子”

信息来源:dddwww.com   时间: 2022-10-24  浏览次数:14

李华在地里细心“照料”套种的豌豆。张静梅摄

  “以前家里穷,住的是土基房,下雨漏水,刮风漏风。在父母的观念里,他们种地当农民,一辈子都干不出什么名堂。”李华一边整理着田里的豌豆藤,一边回忆道。

  今年52岁的李华,是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栋川镇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打记事开始,他就经常跟着父母到地里干活儿,父母一边干,一边教他如何种好田。

  “但在那些年,即使父母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的庄稼也只够自家的口粮,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李华说,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小学二年级时就辍学回了家。

  回家后,李华跟着父母种了10年的地,但年年下来,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刚20岁出头,“不想种地,不想当农民”的想法让李华离开了家乡,跟着村里的年轻人去到了外地,开启了打工的生活。

  然而,让李华没有想到的是,打工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外面的世界固然很精彩,但对于没有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的我而言,简直是寸步难行。”李华说,才出去半年,四处碰壁的他毅然回到了家乡。

  “这次回来,我一定要在这片黄土地里干出点名堂来!”从那以后,李华坚定了自己当农民的决心。

  “虽然从小就跟着父母种地,但不能走他们的老路,一定要创新,当个新时代的农民。”既勤奋好学、又能吃苦的李华开始四处奔走,寻找发展农业的出路。

  “姚安坝子海拔1850米,亚热带季风气候,为烤烟、蔬菜种植等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华在村里听到了烟草公司技术员的授课,便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到了烤烟上。

  选定目标后,李华春天跟着犁地,夏天跟着采收,白天学习新科技,晚上学着烤烟叶……不断向村里的“老把式”和烟草公司的技术人员请教,一干就是好几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李华已从当初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姚安县的烤烟种植大户,终于搞出了一点名堂。

  “卖完烟叶后,看着一亩亩闲置的土地得白白浪费几个月,太可惜了,我得赶紧种点什么。”李华心里计划着。

  和烟草部门的技术人员交流后,李华将目光聚集到了豌豆身上。“根据姚安的特殊气候,种豌豆熟得比大理晚,比保山早,与周边地区的豌豆成熟期有一个时间差,再适合不过了。”李华说。

  说干就干,2015年,李华尝试着在自家的烟田里套种了30亩豌豆,第一年就尝到了甜头。眼见李华试种成功,村民们跟上脚步,纷纷在烟地里套种豌豆。

  对此,李华也从不吝啬,将自己学到的经验全部分享给村民,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怎么种,怎么管都亲自做示范,发现问题,还主动帮着解决。

  “套种之后,同样的一块地,一年就从传统的收种两季变成了三季,尤其今年,豌豆每公斤能卖9块钱,平均下来,利润在每亩5000元左右。”李华看着田里的豌豆乐滋滋地说,他今年套种了170多亩。

  李华介绍,他从当初的十多亩地开始,发展到了如今的200亩。“我的父母怎么也想不到,就在当年他们种的这块土地上,我还是那个种地的农民,不但种出了‘金叶子’,还种出了‘金豆子’,鼓起了钱袋子,算是弄出了自己的一番名堂。”李华感慨地说。

  近年来,姚安县像李华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当地农业部门和烟草部门的带领下学技术、搞生产,让小农户连接了大市场。“2020年,全县已套种豌豆5.6万亩,为农民带来2.63亿的收入。”姚安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曹利民说。

  如今,再走进姚安县栋川镇,套种的豌豆随处可见,不少商家还把豌豆收购点移到了田间地头。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家家户户也都建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摇身一变成了“职业新农民”,大伙儿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也越走越宽阔。(张静梅、初正春)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袋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