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徐湘东肖洋
今天,当“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去世的消息传出来时,家住成都市高新区的李家省心中一阵巨痛。
袁隆平一生曾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上世纪90年代,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晚稻品种在不利天气下依然表现不俗,使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袁隆平不仅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贡献了力量。
李家省老家在苏北农村,后来,来到成都安居乐业。如今,生活好了,衣食无忧。袁老的去世,让李家省想起了他吃不饱饭的童年,回想起当年父母为了把营养和填饱肚子的机会留给孩子,用布口袋装米,只喝米粥的往事,他忍不住潸然泪下。
作为饿过肚子的亲历者,李家省对袁隆平的感谢之情更是深切。于是,他急匆匆赶回家,找来干净的纱布,手工缝制了一个口袋,装上几大捧米,挂在墙壁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缅怀袁老,也用这种方式教育他的孩子,要珍惜粮食。
当他做完这些后,心里总算踏实了,然后在朋友圈写道:“如果没有袁老,或许至今还会保留这种纱布口袋,特别的‘爱’会一代代传递下去。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农村都很穷,缺吃少穿,能吃上大米饭都是一件幸福的事,记得小时候,妈妈做饭时,会用一个纱布袋子,里面装上一把米,放到做糊糊的锅里,饭熟了,袋子中的米饭都留给了孩子们吃,大人们却只喝糊糊。如今生活好了,那个‘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人,却离开了我们!纱布口袋仅成为了美好的回忆……”
袁老,一路走好,我们永远缅怀您!